[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 DAY7-1]UAF大型動物研究站、阿拉斯加輸油管

↓昨晚的極光大爆發,讓一位團員的腳嚴重凍傷了,還起了大水泡。還好有其他團員有帶OK繃,可暫時貼一下。

↓今天又是大晴天,還看得到月亮,希望今天能再看到一次極光。  

↓停車場。

↓從Sophie Station(A)到阿拉斯加大學的大型動物研究站(B)(Large Animal Research Station, UAF)不會太遠,大概十幾分鐘就到了。


↓先來到大型動物研究站的停車場。  

↓原來這就是我們昨晚拍到極光的地方。這是東邊。

 

↓這是西邊。

↓西北邊。昨晚的極光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這裡其實是阿拉斯加大學的農場。 

↓有養麝香牛。 

↓接著就繞到研究中心。馴鹿(Caribou)。

↓工作人員特別來餵食牠,好讓我們拍照,就感心A~~

↓回程時,遠遠看到之前逛的阿拉斯加大學北方博物館。

↓停車時,看到天上的烏鴉(Raven),也是極少數冬天不用遷移到南方的鳥類。

↓走Johansen Expressway,並在Steese Highway 8.4哩的右側出口,就會到達縱貫阿拉斯加輸油管(Trans-Alaska Pipeline)的遊客中心。這裡是遊客最容易接近觀察輸油管的地方。遊客中心夏天會有簡報。

↓洪家輝老師正在詳細解說輸油管。

↓阿拉斯加輸油管,全長約800哩(約1287公里)。自從1968年在Prudhoe Bay發現石油後,在1970年代開始建造,往南到達Valdez。堪稱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工程建設之一。

↓輸油管大多數是架設在地上,但有時則鑽到地下,鑽到地下的總長不到全長的一半。簡單來說,輸油管裡的油,要維持50℃以上,才不會變得黏滯,而無法輸送。然而,這樣的高溫,會讓周遭的雪融化,使得輸油管沒有支撐而下沈、斷裂。因此,能埋在地下的輸油管,它的周圍一定是堅硬的岩石(rock)或礫石(gravel),這樣高溫的油就不會對周遭有影響,造價也較便宜。至於「凍原」的部分,會隨季節的不同,以及原油的高溫而融化,造成無法支撐輸油管,所以必需要架高,以防輸油管的塌陷,且油管本身要有特殊的絕緣設計及包覆。同時,輸油管加高後,才有辦法跨越河流,並讓野生動物穿越(說明出處)。

↓設計、建造、管理及維護輸油管的公司叫Alyeska Pipeline Service Company。為了要維持原油的輸送,整條輸油管共有12個pump stations,而目前還在運作的有8個。整條輸油管這裡的圖說名Pump Station的功用,將油管加壓,才會原油才會繼續前進。同時介紹沿途的生物,有moose(麋鹿)、black bear(黑熊)、raven(烏鴉)及Beaver(海狸)等。

↓說明架在地上的輸油管構造。輸油管的直徑為48英吋(122公分)。「凍原」、「地震斷層」及「河床」這三個因素,使得輸油管必需忽上忽下,並配合輸油管外層液態與氣態氮氣的物理變化,才能確保安全。(詳細的說明)

↓裡面橘色的構造叫「PIG」,是Pipeline Inspection Gauge的縮寫。本來的功用是在清潔輸油管裡的沈積物,以偶及檢查輸油管的暢通,但現在則擴展了許多的功用。(詳細說明)

↓從側面看在輸油管內的PIG。

↓說明PIG除了清潔殘渣及檢查輸油管的暢通外,較複雜的PIG還會加上磁場及超聲波的訊號,可以偵測輸油管壁的厚度及形狀變化,以維護輸油管的安全。



↓管壁外都結冰了。 



↓左邊是往北,右邊是往南。 
 

↓可以看到輸油管外壁都結冰了。可見能維持50℃以上的原油在這種氣溫下不結冰,以防止停滯不流動,真是一件偉大的發明。

↓有些輸油管會鑽入地下。

↓結束後,準備前往世界冰雕藝術大賽的路上,路旁的景像。

Alyeska Pipeline Service Company:https://www.facebook.com/alyeskapipeline (FB粉絲團;官網似乎連不進去)

文章總整理頁,請點選左圖。閱讀上一篇或下一篇,請按下方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