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伊半島4-5]鳥羽水族館(下)

前半段鳥羽水族館的內容實在太精彩了,本來以為這是小朋友才會有興趣的行程,想不到我這個大人,依舊是看得津津有味,花了很多時間。距離閉館時間只剩一小時,得要加緊腳步了。趕快往F區熱帶世界移動。

▼比照小朋友的比例,這隻老鼠還真是大啊!這隻叫Capybara(「草原之主」之意),學名hydrochoerus hydrocaers,中文叫「水豚」,是水豚屬下僅存的兩種生物之一。它是一種半水棲的食草動物,也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嚙齒類動物。體長約105~135公分,體重約35~65公斤,原産於南美洲智利以外的稀樹草原和叢林中。可潛在水中約5分鐘的時間。(wiki)

▼英文名Scarlet Ibiss,學名Eudocimus Ruber,中文美洲紅䴉,是棲息在南美洲熱帶及特立尼達島的一種朱鷺。牠們是特立尼達島的國鳥,與棕臀雉冠雉一同在千里達和多巴哥國徽上出現。美洲紅䴉長56-61厘米,重650克。牠們整隻都是紅色的,在翼端上有一點黑色。牠們會在樹上築巢,每胎會產2-4隻蛋。牠們總是成群的在沙灘、鹹水湖、紅樹林和沼澤裏覓食,並壹起在沼澤中的大樹上過夜,因此十分顯眼。牠們主要吃甲殼類及細小的水中動物。雛鳥是灰色及白色的,並會在沼澤內吃紅蟹,在成長時就會出現紅色的羽毛。(wiki)

▼草食性的African Manatee,西非海牛,學名Trichechus senegalensis。西非海牛的外觀接近其近親西印度海牛,體型呈紡錘狀,背部寬闊無背鰭,頭部比例小。體色灰,皮膚厚而硬,略微粗糙,體毛稀疏。棲息於海岸的個體可能有藤壺附著。眼睛小且略微突出(與西度印度海牛不同,其眼睛較為深陷),沒有外耳殼。吻部比西印度海牛肥厚而較短,可能是為了適應攝食浮水、挺水植物與生長於淺灘的植物。前肢外側有三至四個趾甲殘留。僅具臼齒,會不斷地更換。(wiki)

▼能擁有Live Cam特權的,都是鳥羽水族館的特色明星動物。目前全日本也只有在鳥羽水族館才看得到非洲海牛。

▼這隻魚沒記得到名字,歹勢。

▼後面有幾個館來不及看了,只得放棄。往館外看出,正好有伊勢灣觀光船停在港口。

▼來到海獅(Sea Lion)秀。

▼L區的「水之迴廊」海象秀。看這海象的體型與人的對比,就知道牠的體積有多龐大。

▼有趣的是,工作人員藉由與海象玩遊戲,讓海象乖乖躺著,進行超音波的掃描。有懷孕?

▼這隻海象應該是小朋友的等級,因為海象嘴短而闊,犬齒特別發達,似象牙,故名,用以掘食和攻防,而這隻則還沒看到牙齒。有稀疏的堅硬的體毛,眼小,視力欠佳。四肢呈鰭狀,後肢能彎曲到前方,可以在冰塊和陸上行走。 海象體型巨大,雄性體重平均800-1700公斤,長度2.2-3.6米,一些個體可達到2000公斤。世界最大的雄性海象重2268公斤,長度4.9米。 海象的皮下脂肪極厚,可抵禦的寒冷的極地環境。(wiki)

 

▼訓練師還可以讓海象做仰臥起坐喔。

▼Humboldt Penguin,漢波德企鵝,又名洪氏環企鵝,學名Spheniscus humboldti。是一種分佈於南美洲的企鵝,主要在秘魯和智利沿岸繁殖。漢波德企鵝的名字來自於第一個介紹此物種給西方學界的德國自然科學家亞歷山大·馮·洪堡。漢波德企鵝是中型的企鵝,成鳥約65-70公分高。頭部呈黑色,有一條白色寬帶從眼後過耳朵一直延伸至下頜附近;有的背部帶有白色斑點。(中文wiki日文wiki)

▼亞洲小爪水獺,英文名oriental small-clawed otter、 Asian small-clawed otter,學名Aonyx cinerea。是一種小型水獺。主要分佈於孟加拉國、印度、中國、中南半島全省、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等地區的濕地附近。亞洲小爪水獺一般體長0.9米(包括尾巴),體重可達5公斤。以魚、蛙、蟹、螯蝦和貝類為食,屬夜行性動物。(中文wiki日文wiki)

▼另外有一區的水槽,裡面有各種小型的水中生物,民眾可自行抓起來觀看。這隻是小章魚。

▼我們常吃的比目魚,呈扁平狀貼於池子底部。

▼White pelican,白鵜鶘,學名Pelecanus onocrotalus,也叫東方白鵜鶘或大白鵜鶘,是一種大型鵜鶘。產於歐洲到亞洲以及非洲的沼澤地和淺湖區。在中國見於新疆的天山西部、準噶爾盆地西部和南部水域、塔里木河流域,青海湖。

白鵜鶘在歐洲東南地區繁殖,越冬在亞洲西南部以至非洲。體長學160公分,若雙翼展開可達300公分以上,體重約5~15公斤。(中文wiki、日文wiki)

▼從室外回到室內的I館「極地海洋」,水箱中有各種稀奇古怪的海洋生物。像下面這個,叫「火焰貝」,學名:Limaria hians,英文名flame shell (火鉗蛤)、fire clam (火焰貝)。特色是有放射狀火紅色的鬚鬚伸出殼外,可以黏住石頭,幫助前進。台灣的墾丁海域也可以看到。(英文wiki)

▼這種貝類會放出類似閃電的光芒(我現場沒看到),所以又叫electric red scallop、electric shell。請看我網路上搜尋到的「澤海洋生態館」的錄影兩則如下。但其實這不是真正的放電,而是牠貝唇的邊邊有反光細胞,在有光線反射之下,加上波浪式的擺動,看起來就像發出閃電光芒,稱為「生物光」。這光芒可以吸引趨光性的浮游生物過來,變成牠們的食物。(資料來源)

▼這是蝦子,您看得出來嗎?牠凹凸有致的身材,和身上彷彿日本和服的花紋,讓牠贏得「和服美人」的稱號。英文名Harlequin shrimp,學名Hymenocera picta, 特色是第二胸腳特別發達。(日文wiki)

▼這隻海星很可愛,因為我們印象中的海星是硬的,有細細的五隻腕,但這隻海星看起來好像軟綿綿的布娃娃。牠英文名叫granulated sea star(顆粒海星)、cushion sea star(軟墊海星)或doughboy sea star(糰子海星), 學名Choriaster granulatus。屬海星綱中的「顯帶目」。有五支粗粗的腕,呈粉紅色,身體上並有棕色突起,最大可長至27公分。 (中文wiki日文wiki英文wiki)

▼接下來進到H區的「人魚之海」,終於看到另一隻明星動物:儒艮,英文叫Dugong,學名Dugong dugon)。儒艮傳說是人魚的起源,全日本只有在鳥羽水族館才看得到。

▼永遠帶著微笑的「儒艮」。儒艮為海牛目儒艮科草食性海生哺乳動物,類似其海牛科(Trichechidae)近親,但棲息地不盡相同,牠們是海牛目中唯一仍生存於印度洋與太平洋地區的物種。和海牛科的圓尾鰭不同(見上面的照片),儒艮的尾鰭近似於海豚的Y型尾,突出嘴外的長牙則近似其遠親大象。雖然牠們的分布範圍廣泛,某些地區仍有相當的數量,但在人類持續的獵殺、棲地減少以及困在漁網中溺斃的意外等已嚴重威脅到牠們的生存。某些地區稱牠們為海牛、海豬、或海駱駝。剛出生時之儒艮身長約1.15m,體重約25-35kg;成年後,最大身長可至4.16m,體重則可達1016kg。儒艮壽命約為73年。人們把儒艮看成美人魚,因為有些人們曾經看到儒艮半個身子露在水面上,抱著儒艮幼仔進行哺乳。(中文wiki日文wiki英文wiki)

▼另外還有個特別展示室,是海中的一些小生物。身體呈色帶狀的是橫帶園鰻(Splendid Garden-eel),學名Gorgasia preclara。長約40公分,直徑約1公分。 牠們主要分佈於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多生長在珊瑚礁附近,多數時間只露出沙地一小段而已。主要食物來源是一些小甲殼類(日文wiki英文wiki)。另外還可看到另一種身體有兩個黑點的,叫哈氏異康吉鰻(Spotted garden eel),又叫lazy gob(懶黏土?)學名Heteroconger hassi,生態與橫帶園鰻類似 (日文wiki英文wiki)。

▼Scarlet cleaner shrimp,學名Lysmata debelius,中文叫猩紅清潔蝦、火蝦或血蝦。 主要在印度、太平洋海域。全身討喜的鮮紅,頭胸部和腳的尾端帶白色,是水族館買賣的常客。牠主要的食物來源是一些魚類身上的寄生蟲,和魚形成共生狀態。(中文wiki日文wiki英文wiki)

▼透明的水母,英文名Moon Jelly或Water Jelly,中文叫「海月水母」,學名Aurelia aurita。海月水母的水母體是透明的,一般闊25-49厘米,有4條明顯的馬蹄狀生殖腺。它們會用觸手來捕捉獵物,如水母體、浮游生物及軟體動物。但觸手的活動有限,它們也只是會隨波逐流。  (中文wiki日文wiki)

▼一般水母在水中會發出淡淡的藍光,這是因為牠體內有「水母素」的關係。但現在看到的這種水母很特別,可發出像LED一樣的多色彩光,配合牠一張一合的收縮活動,非常漂亮。

▼貝加爾海豹(Baikal seal),學名Pusa sibirica,是地球上現存唯一的淡水海豹,被認為是極地斑海豹的近親。貝加爾湖位於西伯利亞,離海很遠,所以當初這物種是如何到達離海這麼遠的地方,仍然是個謎。貝加爾海豹最大可長至1.3公尺。(中文wiki日文wiki英文wiki)

▼貝加爾海豹在水中直立時的英姿,可以到牠的鰭不僅演化為鰭腳,還進一步演化出類似五隻手指頭的構造,比上面的「海獅」更進化,更像人類的手了。

▼又看到了鳥羽水族館的另一隻明星:イロワケイルカ,英文名Commerson’s Dolphin,中文叫「色分海肫」、「康氏矮海肫」或「花斑喙頭海豚」,學名Cephalorhynchus commersonii,屬哺乳類。牠身體的顏色很特別,頭、胸鰭、背鰭和尾巴是黑色,但喉嚨和身體卻呈白色,相當搶眼。特別的是,這兩隻常常游在一起,相依相偎,流露出濃濃的親子情。(英文wiki日文wiki)  (按:我現在才知道,同樣叫海肫,但海肫(dolphin)和鼠海肫(propoise)原來是不一樣的啊,比較容易看的區別是,前者的背鰭後緣與身體的交界呈銳角,而後者則是呈鈍角。)

▼旁邊的佈告欄寫著在2013/6/15,媽媽產下了一隻男baby。

▼這外號叫「流冰天使」或「冰之妖精」,英文稱為「sea angel」。身長約數mm,要用放大鏡才看得到,最大約15mm。前幾天也有在白濱那裡看過。(詳細說明)

▼快要閉館了,只得結束有點意猶未盡的深度之旅。下樓時看到這餐廳前可愛的擺飾,是由這次沒看到的另一隻明星動物海獺抱著儒艮的冰淇淋。

▼用儒艮當作餐廳的海報。

這次因為時間的關係,只有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逛鳥羽水族館,所以大概還有1/3的內容沒逛到。建議在這裡可以排上至少半天的行程,可以玩得更深入喔。

準備前往最期待的今晚住宿:料理民宿魚月

鳥羽水族館:http://www.aquarium.co.jp  (MapCode: 118 536 237 * 84)

鳥羽水族館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3%A5%E7%BE%BD%E6%B0%B4%E6%97%8F%E9%A4%A8